马成信一马当先,根本不给守军任何反应时间,率骑兵先锋如同旋风般直接冲入了还未完全关闭的城门!
城门口爆发了激烈的白刃战,吴越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彻底打懵了,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。
后续唐军骑兵源源不断地涌入城中,沿着街道纵横冲杀。
鲍修让见大势已去,知不可守,只得在亲兵护卫下,从另一侧城门仓皇突围,败走向富阳方向。
随后赶到的步军将领李元清与马成信骑兵协同行动。
唐军地占领了新城。
此战,马成信骑兵充分发挥了机动性与冲击力,克服障碍,奇袭成功。
一把大火,不仅夺取了新城,更严重打击了吴越军的后勤,犹如一柄利刃,切断了桐庐孙承佑主力与后方联系的一部分重要通道,使其陷入了更加孤立和被动的境地。
消息传至桐庐,孙承佑军心为之震动。
桐庐,地处富春江与分水江交汇处,群山环抱,水道蜿蜒,乃拱卫杭州名副其实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。
吴越西面行营都部署孙承佑将剩余主力尽数集结于此,背靠县城,依山势水形构筑了连绵数十里的坚固营寨,深沟高垒,弩台林立。
他深知此地一失,杭州门户洞开,故抱定死守之心。
其麾下骁将邵可迁、金师会、鲍修、钱惟治让等皆收缩于此,兵力虽经损耗,仍不下四万,凭险而守,气势森然。
唐军水陆大军如期而至。
主帅李雄与副将张璨的步骑主力自陆路逼近,连营数十里,旌旗遮天。
水路之上,林仁肇、梁延嗣,亲率庞大舰队溯富春江而上,巨大的楼船如同移动的山峦,给沿岸吴越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此时已大战半月有余,唐军迅速切入吴越国都防线,毕竟此地距离边境很近。吴越朝廷之中不少惊叹于唐军攻城迅速,更多人却劝说国主,撤离国都,等待宋国对大唐边境施压。
大战伊始!
李雄并不急于全军猛攻,而是先遣张璨率精兵多路出击,试探吴越防线虚实。
吴越军凭借地利,箭石如雨,击退了唐军数次试探性进攻。
老将孙承佑坐镇中军,调度有方,命邵可迁守江岸,防唐军登陆;金师会守左翼山隘;鲍修让守右翼水寨,防御堪称严密。
然而,唐军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和两位帅才的紧密协同。
李雄见强攻不利,改变策略,下令各部轮番不休,昼夜不停地发起佯攻,消耗吴越军精力体力。
同时,林仁肇的水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。
数十艘艨艟斗舰护卫着数艘高达数层的楼船,逼近南岸吴越军水寨和沿江营垒。
楼船之上, 巨大的弩炮被力士绞紧,火油炮弹如同陨石般被抛射而出,狠狠砸向吴越军营寨!
顿时火光四起,浓烟滚滚。
更有如飞蝗般的床弩巨箭,呼啸着跨越江面,将木制的寨墙、箭楼射得千疮百孔,吴越兵卒被击中者无不立毙。
邵可迁组织水军试图以小舟火攻,却被林仁肇麾下的战棹都头蔡晖率灵活的走舸一一拦截击沉,江面之上,吴越水军完全被压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