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本站设为首页
收藏笔趣阁新站

笔趣阁新站

首页 书架
字:
背景色: 关灯 护眼
首页 > 大唐:我李承乾,绝不被废 > 第166章 风起关中,信使西行

第166章 风起关中,信使西行(1 / 4)

朝会散了。

当那一声“退朝”在宏伟的太极殿内回荡时,仿佛一道无形的枷锁被打开,压抑到极点的空气,终于开始重新流动。

百官们缓缓走出殿门,踏入那已经洒满金色阳光的巨大广场。

可这温暖的阳光,却驱不散他们心中的寒意与脸上的阴霾。

人群在走出殿门的那一刻,便泾渭分明地,分化了。

以赵国公长孙无忌和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为中心,迅速围拢了一批官员。

他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世家重臣,或是以儒家正统自居的文官。

此刻,他们一扫往日的沉暮之气,个个面带难以掩饰的激动之色,仿佛刚刚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。

他们压低声音,对着长孙无忌拱手作揖,言语间,尽是“赵国公高义”、“此乃匡扶社稷之举”的溢美之词。

长孙无忌的面色依旧沉静如水,只是微微颔首,回应着众人的恭维。

他的目光,却越过这些兴奋的人群,如同鹰隼一般,望向了另一端。

在那里,尚书仆射戴胄,如同一块沉默的礁石,独自伫立。

他的周围,也聚集着兵部侍郎崔仁师、工部侍郎张行成等一众“太子党”的核心干将。

与另一边的兴高采烈截然相反,他们每个人的脸上,都写满了凝重与忧虑。

“戴公,此事……该如何是好?”崔仁师的眉头,拧成了一个疙瘩,“赵国公此举,分明是图穷匕见!陛下又将此事公开,等同于是将太子殿下,架在了火上烤啊!”

戴胄没有立刻回答,他只是看着远处那谈笑风生的长孙无忌,缓缓地攥紧了藏于袖中的拳头。

这不是结束,这仅仅是一个开始。

而在两个泾渭分明的漩涡之外,更多的中间派官员,则眼神闪烁,脚下不自觉地,与双方都拉开了距离。

他们既不敢得罪权倾朝野的赵国公,也不愿过早地与储君的派系为敌。

大多数人选择沉默,选择观望,如同墙头的草,等待着风最终吹向的方向。

整个皇城,在这退朝后的短短一刻,变成了一个无声的战场缩影。

忠诚、野心、忧虑、投机……种种情绪,在阳光下交织,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。

与皇城外的波涛汹涌相比,晋王府内,却是一片令人心安的静谧。

后园的凉亭下,一张汉白玉棋盘,摆在石桌之上。

棋盘两侧,晋王李治与侍女武顺,正相对而坐,悠然对弈。

微风拂过,吹动了李治额前的一缕发丝。

他神情专注,手中拈着一枚白子,迟迟没有落下。

目光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这黑白分明的世界里。

一名心腹内侍,从月亮门外,步履匆匆地走来,却在凉亭十步开外,便悄然停下,垂手侍立,不敢发出半点声响,打扰主人的雅兴。

直到武顺落下了一枚黑子,吃掉了白子的一角,轻声笑道:“殿下,您这一步,可是想得太久了。”

李治这才仿佛从棋局中惊醒,他抬起头,看了一眼那名内侍,温和地问道:“何事?”

内侍立刻上前,单膝跪地,用一种压抑着兴奋的语调,将今日太极殿上发生的一切,从长孙无忌的发难,到戴胄的反击,再到最后皇帝的旨意,一字不漏地,详尽汇报了一遍。

汇报完毕,他本以为会看到晋王殿下龙颜大悦。

然而,李治的脸上,却连一丝波澜都没有。

他只是静静地听着,然后将手中那枚沉吟了许久的白子,轻轻地落在了棋盘的天元之位。

“啪”的一声轻响,清脆悦耳。

“果然不出我所料。”他淡淡地开口,仿佛在评论一句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棋谱,“父皇,才是这天下间,最高明的棋手。”

武顺的妙目中,闪过一丝疑惑:“殿下,陛下此举虽未直接驳斥赵国公,却也给了太子殿下公开辩驳的机会,岂非是让此事,又生了变数?”

李治笑了,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,眼神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。

“变数?不。”他摇了摇头,“父皇此举非但不是变数,反而是将我的计,变成了他自己的势。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心术。”

他看着棋盘,仿佛看着整个大唐的朝局,缓缓分析道:“你想,若父皇今日,直接采纳了舅父的奏请,会如何?那便是外戚联合守旧派,公然打压储君。”

“这于父皇而言,是皇权失衡的危险信号。若他直接驳斥了舅父,又会如何?那便是公然偏袒太子,寒了天下儒生和旧臣的心,同样会引发朝局动荡。”

“所以,他选择了第三条路。”李治的嘴角,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,“他将我的阴谋,摆上了台面,变成了他亲自掌控的阳谋。”

武顺冰雪聪明,瞬间便领悟了其中的关键,她恍然道:“奴婢明白了!如此一来,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主动权,都将牢牢地掌握在陛下的手中。而殿下您……”

热门推荐